这柄“大国重器”,破世界纪录!
他扎根边疆数十载
潜心钻研武器装备关键材料领域
和清华大学等20余家单位组成的团队
研制出
世界最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
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奏响了重型挤压制造的中国强音
他就是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科学家
机械系2012级博士校友
雷丙旺
让我们一起走近
“大国重器中的清华人”系列报道
为你讲述改革开放以来
新一代清华人
为铸就国之重器
默默耕耘的奋斗故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
“卡脖子”技术
可能是一枚小小的芯片
也可能是一根结实的大型无缝钢管
20世纪90年代末
国家工程建设
对大型无缝钢管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重型挤压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
相关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一根无缝钢管的价格
甚至超过一辆顶级轿车
中国火电业和制造业发展
受到严重制约
“打铁还需自身硬!”
自主研制垂直挤压机势在必行
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项目
(简称“360工程”)正式启动
作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北重集团副总经理的雷丙旺
肩负重任,冲锋在前
与清华大学机械系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共同开启重型挤压技术突破的“攻坚之旅”
360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在工作
面对全新的领域
雷丙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既要为清华研发团队做好保驾护航
也要自己尽可能吃透有限的资料
一摞纸、几支笔、几本专业书
书越翻越旧,知识越积越厚
几经周折
他们终于找到了全国最早
操作挤压小型异型钢管的工厂
通过模拟优化和缩比实验
验证书中所学
成功完成了挤压工艺设计开发
为设备研制奠定了工艺基础
2009年7月13日
伴随着“360工程”炸响的那一声惊雷
中国重型挤压、材料成型技术
自此打破国外的长期垄断
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选择这份事业就要投入100%的热情
从“360工程”启动
到开发制造出当时世界最大的垂直挤压机
清华人仅用3年时间
就完成了国外同类设备
7年的工作量
成功攻克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工艺
和重型挤压装备的设计、制造
两大技术难题
项目成功的背后
离不开雷丙旺近乎“痴狂”的工作模式
24小时在线
连续3年无休假
全心全意扑在大国重器的事业上
他说
“选择这份事业
就要投入100%的热情!”
“360工程”成功问世
雷丙旺在激动喜悦之余
惦记着更远大的使命
“无缝钢管的诞生只是起点
激烈的国际竞争永远没有尽头
只有依靠科技创新
不断深挖挤压工艺
拓展挤压材料品种
才能让这柄‘大国重器’
在高端难变形合金材料领域‘大显神通’”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一个高端装备的成功研发
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
它的不断完善、发展、应用、推广
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如今,“360工程”
已成为国家高端难变形合金材料
自主创新的“孵化器”
雷丙旺(左二)与团队成员在一起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
只有自主创新
才能避免受制于人!”
雷丙旺继续向新型高端材料挤压发起冲锋
主持开发了一系列
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让这柄“大国重器”化身为创新的“领头羊”
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为一名军工人
雷丙旺还先后参加了
多个国家重点型号炮钢的研制工作
践行以科研保军强军的初心
他认为
弘扬和传承清华精神
是清华人的神圣职责
“唯有自强不息
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唯有厚德载物
才能不断攻克
制约国家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雷丙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从“跟跑”到“并跑”
再到部分技术“领跑”
三十载栉风沐雨
雷丙旺坚持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
用责任、智慧和心血
浇筑坚如磐石的钢铁森林
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
更多大国重器中
新一代清华人的故事
将继续为您讲述
(点击下图查看更多故事)
统筹|吕婷
文|刘书田
摄影|韩艳玲 郭新燕 杜超
视觉设计|贺茂藤
资料来源|科学中国人 包头新闻网
包头日报 解放军报 中国网
排版|杨帆
编辑|陈韩梅
责编|苑洁
审核|刘蔚如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往期精选
选择毫不犹豫!未来毫不畏惧!事业永不放弃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解“世界级难题”!做“最聪明方案”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新疆“一盘棋”治水,清华这个系几代师生接力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